那天在数码城闲逛,柜台小哥神秘兮兮掏出个黑盒子说"试试mix2怎么样"名字起得跟调酒似的。实际上手才发现,这玩意儿确实像杯精心调配的午夜特饮,甜中带刺,让人忍不住想写点什么。
真正让mix2与众不同的,是那种在妥协与坚持之间找到的微妙平衡感 ,就像我们熬夜打游戏时,明知道该睡了却总想着"再来一局"的矛盾心理。

被低估的握持魔法
①右手拇指能轻松够到屏幕顶端的设计,在如今动辄6.7英寸的手机堆里堪称异类。陶瓷背板贴着掌心时会渐渐染上体温,这种微妙触感让人想起老式游戏手柄的包浆。②实体指纹识别模块凹陷的弧度刚好契合指腹曲线,解锁时会有类似按下PS手柄按键的轻微阻尼感。③边框与屏幕接缝处藏着条若隐若现的金属细线,像游戏加载界面的进度条般提醒着我们这部手机精密的内部构造。
影像系统的叛逆期
光线充足时拍出来的照片有种特别的锐利感,树叶边缘像是用钢笔描过,这种风格化处理让人想起早期像素游戏的美术设计。弱光环境下成像反而带着点胶片噪点的味道,夜拍街景时霓虹灯会在画面里晕开成彩色光斑,意外地适合拍摄赛博朋克风格的素材。前置镜头藏在屏幕下方这个设计确实会影响视频通话质量,但转念想想,这不正是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时追求的"隐身"么。
性能释放的野性
跑分软件里的数字看看就好,真正有趣的是玩《原神》时故意把所有画质选项调到最高后的表现。机身升温到某个临界点时会突然触发降频,这时候把手机贴在玻璃窗上降温的操作,莫名有种给游戏机插拔卡带的老派仪式感。存储芯片的随机读取速度快得惊人,载入大型游戏时进度条经常还没完全显示就跳过去了,这种爽快感类似街机厅里投币后秒进游戏的年代。
系统调校的棱角
预装软件少得不像国产手机这个优点,反而成了最初几天最大的使用障碍。找不到天气应用的那天早晨,我们站在阳台伸手试风向的样子活像上世纪的老派水手。默认图标包采用的高对比度配色,看久了会产生在操作老式街机菜单的错觉。下拉通知栏时那个带着弹簧效果的动画,总让人想反复滑动把玩,像极了小时候得到新玩具时的强迫症行为。
续航表现的戏剧性
满电状态下连续游戏能撑过六小时这个成绩不算顶尖,但有意思的是电量降到15%时的表现。系统会突然关闭所有后台进程,屏幕亮度锁定在50%,这时候玩消消乐反而比满电时更流畅,这种"背水一战"意外地让人上瘾。充电时的温度控制相当克制,33W快充头插上去半小时,手机后盖始终保持着类似人体皮肤的温度,这种克制在如今动辄上百瓦的快充竞赛里显得格外珍贵。
那些说mix2不够完美的批评都没错,可正是这些带着毛边的特质让它活得像真实存在的东西。我们习惯了数码产品圆滑的完美主义,突然遇到个保留着些许棱角的异类,反而想起最早接触电子游戏时那种粗糙的快乐。
有些设备生来就该是工具,而mix2偏偏想做那个陪你熬夜的队友 ,电源键按下去时屏幕渐暗的样子,活像游戏结束画面里慢慢淡出的""。
